公司简介
  笔记本维修
  维修案例
  维修培训
  技术服务
  合作单位
  联系我们
技术服务 首页 技术服务

 

     在笔记本维修或者维修培训中,客户与学院对于电池的使用存在着误区,下面就比较常见的误区一一剖析,使人们走出笔记本使用与维修人员的误区。为更好的使用笔记本电池提供良好的建议。
     首先误区一,新电池应该用循环充放电的方式来激活电池的性能。真相:准确地说上述说法并不是谣传。电池从出厂到用户手中存在一个时间差,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对于时间差较长的电池,其电极材料会钝化,因此厂商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3~5次完全充放电过程,以便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大容量。但通常厂商都没有注意提醒消费者,这里所说的完全充放电不应该是深度放电,而应该控制在5%~8%既可。否则一块新电池很有可能会报废。

   误区二: 当一块新电池买回后,最好进行三次循环充放电,充电时间应该超过12小时,以便激活电池最大效能。

  事实剖析:镍氢电池为了达到最完美的饱和状态,需要经过“补充”和“涓流”过程,这个时间一般在5小时左右。而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更是将其深充电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一旦充满,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便会自动停止充电,因此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也没有实际意义的。

  有人曾用手机做过试验。在用旅充充电器将电池充满后,转用座充充电器来确认电池的饱和程度。当他发现座充充电器仍然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便认为电池仍未达到饱和状态。其实这个测试方法欠缺严谨。原因在于,座充充电器的指示灯并不是检测真正饱和与否的惟一标准,座充充电器的基准电压不一定等于手机的基准电压,因此当手机认为电池达到饱和状态时,座充充电器也许并不这么认为,依然进行充电,但是否充进去,就只有它自己知道了。

  误区三: 只要充电电池使用得当,就会在某一段循环范围内出现最佳状态,达到最大容量。

  事实剖析:早期的镍氢、镍镉电池,如果使用得当,定期维护,会在10~200个循环点中达到其容量的最大值(出厂容量为1000mAh的镍氢电池在循环100次后,容量有可能达到1100mAh)。 这种说法在日系产品电池中比较常见,在其技术规格书中的循环特性图中通常可以看到。然而对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而言,这种循环的峰值现象是不存在的。因为锂离子电池从出厂到报废,其容量的表现为循环一次少一次,从未出现过容量回升的现象。某些ThinkPad笔记本用户通过深放电,可以恢复电池的容量。实际上那只是测试软件的错误检测而已,电池的实际容量根本没有提高。

  锂离子电池最佳状态跟其所受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在25℃~40℃的环境下会表现出极好的性能。而到了低温或高温状态,其性能就要大打折扣了。例如你在室外阳光直照的情况下使用笔记本电脑,就没有在室内使用的时间长。


  误区四: 两个标称容量相同(例如800mAh)的电池来说,如果一个实际测得容量为860mAh,另一个为805mAh,那么860mAH的就一定比805mAh的好。
事实剖析:一般而言,不同型号(不同体积)的锂离子电池,容量越高使用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果抛开体积和重量等因素,当然是容量越高越好。但对于两个标称容量相同(例如上例)的电池却未必。因为实际容量高的那个电池,很可能在电极材料中添加了用于增加初始容量的物质,减少了用于稳定电极的物质。其结果就表现在循环了几十次之后,容量高的那块迅速衰减,而容量低的却依然坚挺。国内许多厂商为了缩减成本,扩大销量,往往就采用了这种手段来生产高容量电池。用户在使用半年后就会发现工作时间大为缩短。总之,提高容量的代价就是牺牲循环寿命,厂商不在电池的材料上下文章,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电池容量

  误区五: 充电电池如果不使用,应该放光了电再保存。

  事实剖析:锂离子电池到底该充满了保存还是放光了保存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到迷惑?这一问题的解答要从其先天性的缺陷谈起,那就是“老化效应”。锂离子电池在存储一段时间后,即使不进行循环使用,其部分容量也会永久性的丧失,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自出厂时便开始了它们的衰竭历程。不同的温度及饱和程度下老化的幅度也是不同的。

  由此可见,存储温度越高、电池充的越满,容量的幅度就越大。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长期保存,用户应当将其电量控制在40%,并存储在15℃甚至更低的温度下即可。至于那些镍氢和镍镉电池则不存在这一“老化效应”,长期储存后只需进行几次完全充放电即可恢复其原始容量。

  误区六: 对电池充电时,冲电充满以后再续充1~2小时,这样做有利于增强电池的饱和度。

  事实剖析:笔记本电池一般都有过电保护电路,充满电后将自动切断充电电路,电源只对笔记本设备进行供电,即使电池再充10小时也是没有作用的。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653号脑海科技大厦   传真:025-84525065   苏ICP备12008589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135号Copyright © 2010  南京瑞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ed   技术支持:南京瑞巨设计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平面设计制作网  南京思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PPT设计策划  南京ppt设计制作  南京龙帅设计  重庆空调维修  南京龙帅设计  南京平面广告设计  南京画册设计  南京菜谱设计制作  南京少年极客  江苏PPT设计网